2022年12月7日下午,教育学专业教研室在17-529顺利召开本学期教学研讨会。此次教学研讨会紧紧围绕“立德树人”“党的二十大”等重要精神要求,分析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、新任务和新要求,开展工作交流,分享工作思路,谋划工作部署。会议共分三个阶段,由教研室主任陈殿兵、副主任石亚兵和《教育学》课程负责人叶亚林三位老师分别主持,教育学系专业教师、《教育学》课程组和学院教务办等相关老师参会。
第一个阶段的学生座谈会在中午召开。教学督导项建英教授、教研室主任陈殿兵老师组织召开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代表座谈会,听取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意见和建议,进一步了解课程设置、教学质量以及学生需求。总体上,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本学期课程和教学工作相对满意,针对某些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学生代表也客观指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,项建英老师和陈殿兵老师都仔细记录并准备做后续反馈、调整。
学院教工例会后,教育学系组织研讨了教学研讨活动。教学督导项建英教授先对学生座谈会的情况、本学期《教育学》课程组公开课听评课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。之后老师们围绕课程思政、《班级经营》《教育学》的开课时间、教育见习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。以课程思政为例,大家一致表示,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,以隐性教育机制达成“润物无声”式的间接渗透。万秀兰老师提出,课程思政需提升教育者育德能力,教师既为“经师”更为“人师”,课程内容、主流价值才能自然而然地融汇一体;李润洲老师认为“教师即课程,教师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”,教师的言谈举止、对待学生对待学问的态度,其本身就是很好的思政元素。关于教育见习的设置、与教师发展学校沟通以及作业安排等情况,与座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提出了相应建议。
第三阶段《教育学》课程组开展了专题研讨。本学期,《教育学》课程组展示了精彩纷呈、风格各异的13堂公开课。作为全校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与基础课程,课程组全体教师备课认真、上课投入,获得师生的一致认可与好评,在上半年的《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调研》中学生认可度最高,凸显了课程中师生双方的“教”与“学”平等沟通、合作探究的效果。
在专题研讨中,课程组组长叶亚林老师提出,现代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,向大学生要课堂抬头率,但也要注意矫枉过正,避免把教学责任完全推给学生,只布置一堆机械完成的简单明确的作业或讨论任务,教师不进行指导与点评,忽视了课堂中师生心灵的互动、思维的激发是教学发生的重要形式。此外,石亚兵、刘小柳、林凌、李佳宇等课程组老师也围绕教学中的混合式教学设计、翻转课堂的实施、课时数量、学生主体性发挥方面提出了很多疑问和不同看法,同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,为优化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张玉婷老师提出本学期的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督促,可以了解其他老师的讲课情况,让自己反思上课的形式和效果。梁戈老师的教学视频示范了教育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自然切入,向大家示范了一个“水到渠成”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。杨新晓老师分享指出,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未来当老师的初衷、职业发展路线、未来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等认识是很模糊的,老师可以结合时政、热点教育问题等为学生澄清误区、理清思路,引导他们思考在国家建设中如何通过教书育人履行自己的使命。李佳宇老师认为,老师的课程如能充分结合个人经验和学生专业背景设计教学内容,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组织教学,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自己在教学内容组织、课程思政的切入上还需要深度思考和改进。教务办施丽君老师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提出,《教育学》作为优秀的校一流课程,希望课程组持续深化教学改革,进一步建设好课程资源,争取早日晋阶为省级、国家级一流课程。
本次教育学系全体教师的教学研讨,老师参与度高,问题探讨深入,教学认识达成一致,为教育学专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、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教育学专业教研室 供稿